山东招商网络> 正文
为促进全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持续推进现代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做好“通道服务物流、物流促进贸易、贸易带动产业、产业助力发展”文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到2026年,全市“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更加健全,多式联运组织效率、干支衔接水平、绿色低碳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国内国际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物流成本稳步降低,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努力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一)枢纽能级大幅提升。建成全国综合性流通支点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投产投用,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二)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建成规范化物流园区25个;现代物流网基础设施项目竣工40个以上,完成投资260亿元;新增冷链设施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主城区建成快递集聚区8个以上,提升镇、村快递综合服务站1000个,新设智能快递箱1000组以上,末端配送点覆盖率达100%。
(三)物流通道更加畅通。济南机场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累计65条以上;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16条,年开行量稳定在1000列以上,年均增幅8%以上;陆(河)海联运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超过5万标箱;国内班列重点线路达到6条,全市铁路集装箱年货运量超过50万标箱。
(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剔除客运)年营业收入突破1140亿元;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19家以上,新招引物流头部企业和总部(含区域)企业数量10家,培育壮大15个以上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应用场景。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1亿件,年均增长10%以上,年快递业务量超1亿件的品牌企业达到5家。
(五)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济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台,入驻平台企业数量达450家;仓储结构逐步优化,高端标准仓库、智能立体仓库快速发展,培育打造5家智慧园区、10家智慧立体仓储基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内快递服务运输车辆中的占比超过80%;4家以上快递企业实施光伏电站、储能、充电场站等绿色设施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布局优化行动。
1.优化物流空间布局。编制《济南市物流专项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供需适配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加快推动“一核一带七园”建设,到2026年,国际陆港片区核心引领功能更加突出,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功能日益增强,小清河济南港集疏运成效初显。加快建设莱芜、商河等多式联运枢纽,推动逐步形成全市物流副中心。全市建成规范化物流园区25个,主城区建成快递集聚区8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以下将区县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统称区县政府)
2.提升物流用地效率。加强全市物流用地统筹,开展现有物流用地摸底评估,科学提出分类处置意见。优化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适当调整现代物流类项目亩均投资等考核标准。探索新型物流用地供应保障模式,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利用有效载体和多种渠道整合盘活存量空闲土地资源用于物流产业。有序推动传统物流园区提档升级,鼓励引导物流企业进区入园、集聚发展。(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区县政府)
(二)实施区域协作行动。
3.推动构建全省物流合作机制。积极争取省级支持,推动建立济青双牵头的全省物流发展合作机制,以济南、青岛为支点,与省内其他城市轴辐贯通,在设施联通、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标准统一、政策互通、运营互动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一枢纽、两支点、轴辐联动”的全省物流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
4.深化黄河流域物流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推进沿黄中心城市绿色智慧物流协同创新中心(联盟)建设,联动郑州、西安等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探索建立设施共建、业务共担、利益共享模式,协同开展干线运输、跨境物流、区域分拨、铁水联运、河海联运等业务,构建跨区域物流通道网络和分工协作体系。(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
(三)实施网络联通行动。
5.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的综合交通主骨架,融入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及省内“一轴两廊十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拓展国内航空货运航线,加快发展小清河内河航运物流运输。(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
6.拓展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坚持客货并举,重点加密或开通至亚洲、欧洲、美洲航线,布局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拓展“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发展全货机航线,提高客机腹舱运力利用率,增加卡车航班线路和密度。到2026年,济南机场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累计65条以上。(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济南机场海关)
7.丰富国际陆路物流通道。加快提升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申建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持续拓展中欧班列通道,接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形成覆盖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网络体系。探索推进TIR国际道路运输。到2026年,中欧班列(济南)运行线路达16条,年开行量稳定在1000列以上,年均增幅8%以上。(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泉城海关)
8.畅通铁海联运物流通道。开辟济南至青岛、天津、连云港等铁海联运班列线路,探索开行省际合作班列,力争形成高频次、高时效稳定运行的铁海联运网络。加强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优化铁海联运通关模式。到2026年,陆(河)海联运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达5万标箱。(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泉城海关,相关区县政府)
(四)实施降本增效行动。
9.加快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将山、济北等多式联运项目。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连园区、接厂区,建成郭大铁路专用线,启动山东宝鼎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二期工程、小清河港专用线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鼓励发展集拼集运、模块化运输、“散改集”等组织模式,合理有序推进“公转铁”“公转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到2026年,国内班列重点线路达到6条,全市铁路集装箱年货运量达到50万标箱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相关区县政府)
10.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重点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立体仓储基地、智能快递分拨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智慧口岸试点项目,提升空港口岸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城郊大型仓储基地建设,增强城市物流体系“平急转换”水平。鼓励发展与低空经济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到2026年,现代物流网基础设施项目竣工40个以上,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培育打造5家智慧物流园区、10家智慧立体仓储基地、5家智能快递分拨中心。(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
11.加快发展平台经济。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供应链一体化、大宗商品交易和多式联运等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鼓励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对零散运力、货源实施集约化整合。加快搭建山东中欧班列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济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台,提高用户粘性和交互性,推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融合互通。到2026年,入驻济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台企业数量达450家。(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局,相关区县政府)
12.加快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重点支持物流业制造业市场主体融合发展、设施设备联动、业务流程协同、标准规范衔接、信息资源共享。到2026年,培育壮大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应用场景1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
13.加快发展绿色物流。推进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鼓励企业研发使用可循环的绿色包装和可降解绿色包材。推动建立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减少企业重复投入。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促进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到2026年,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保持在90%以上,年均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快件超过1200万件,年均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1000万个。(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
(五)实施动力培育行动。
14.实施精准“招大引强”。制定精准招商目录,瞄准世界物流100强、中国物流50强、货代物流100强等企业,争取引进一批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和运营结算中心。重点围绕智慧供应链、网络货运平台等领域的科技型、成长型平台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打造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联动国内国际重点区域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中心。到2026年,新招引物流头部企业和总部(含区域)企业数量达10家。(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区县政府)
15.盘活存量做大做强。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实施市场化兼并重组,加快向综合物流服务商、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转型,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市场,加快向专业化、特色化、定制化服务商转型。到2026年,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剔除客运)年营业收入突破1140亿元,5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19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相关区县政府)
16.壮大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塑造“枢鲜泉城”渠道品牌,优化布局“4个集散基地+11个集配中心+N个采供网点”三级节点网络体系。持续完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城市生鲜配送末端网点,严格实施冷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到2026年,新增冷链设施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建成国家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集散贸易中心、全国重要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基地。(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区县政府)
(六)实施品牌塑造行动。
17.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基地)。加快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尽快融入全国枢纽(基地)互联互通网络。积极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到2026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增量补短板项目建成投用。(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历城区政府)
18.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高标准建设济临核心城市群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推动济南和临沂对口合作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总结在设施联通、标准衔接和政策机制协同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复制推广。(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相关区县政府)
19.加快建设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推动分拨中心、大型商超、菜鸟驿站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加快新能源及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等要求的货运车辆在城市配送领域应用,促进新能源叉车在仓储领域应用,优化新能源货车通行便利措施。到2026年,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内快递服务运输车辆中的占比超过80%,4家以上快递企业实施光伏电站、储能、充电场站、换电站等绿色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口岸物流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
20.加快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支持开通济南至全球城市的跨境(快)件国际货运航线,探索开展济南中欧班列邮政跨境包裹运输业务,打造全省邮政包裹跨境运输集散地。推广“客货邮融合”“快快合作”“交快合作”等模式,加快构建区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到2026年,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1亿件,年均增长10%以上,年快递业务量超1亿件品牌企业达到5家, 跨境快递实现三年翻番增长,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提升镇、村快递综合服务站1000个,新设智能快递箱1000组以上。(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口岸物流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济南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作用,深化各部门分工协作,统筹研究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事项、推进重点工作。各区县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物流业发展协调调度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单位:济南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区县政府)
(二)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将物流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留足发展空间。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发起成立物流产业相关投资基金。加大对骨干物流企业和中小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委金融办、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县政府)
(三)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按规定放宽物流领域相关市场准入。落实物流领域税费优惠政策,提升物流市场监管水平,健全物流信用体系建设,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提高口岸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泉城海关,各区县政府)
(四)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济南市物流产业党委作用,统筹协会、院校、企业等多方力量深化合作,完善物流人才引育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的产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各区县政府)
来源:招商网络
济南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项目成效评定管理办法
2024-09-23济南市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4-09-13济南市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2024-09-12济南市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05-23济南市印发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2-05-23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2021-04-26关于下达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2021年度第1批)的通知
2021-03-10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03-09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支持快速发展初创企业的政策的通知
2021-01-18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
2020-10-19